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肉与灵的分离(3/5)
“我一直相信,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:绝对的宽容、绝对的真挚、绝对的无怨、和绝对的美丽。假如一个
能享有这样的
,那么,就可以用一首诗来作它的证明。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
,那么,就让它永远地存在这首诗里,
们的心中。”秋桐轻声说。
我看着秋桐:“什么诗?”
秋桐看着远处的天空,缓缓地低吟道:“如何让你遇见我,在我最美丽的时刻。为这,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,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。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,长在你必经的路旁,阳光下,慎重地开满了花。”
听完这首诗,我沉默了。
我在心里品着这首诗的味道,耳边响起一个声音:“在年轻的时候,如果你上了一个
,请你,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。不管你们相
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,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,那么,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。
“若不得不分离,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,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,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。长大了以后,你才会知道,在蓦然回首的刹那,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,如山冈上那静静的满月。”
或许,这样的文字,是一种理想化的感,但对我这种似乎经历过
、却又似乎始终不知
为何物的
来说却似乎充满了致命的诱惑。
岁月流转、时空变幻……恋、失恋,结婚、离婚,再恋
……蓦然发现世间大多数
经历的
与秋桐刚才的诗里描绘的
相去甚远,在自己来来去去反反复复纠葛纠结的
中,以及看到身边各色
等演绎的悲欢离合中,我不由惊异
之于现代
的种种变异。
似乎,绝对的宽容、绝对的真挚、绝对的无怨、和绝对美丽的绝不是我等凡
所能得到的。
问世间为何物?问世间,什么是真正的
?没有
能回答我。也许是宿世的福报因缘,我或许只有在佛经中才能找到答案。
佛说:世求
,如刀
舐蜜,初尝滋味,已近割舌,所得甚小,所失甚大。世
得
,如
火宅,烦恼自生,清凉不再,其步亦坚,其退亦难。佛还说:
在
欲中,独来独往,独生独死,苦乐自当,无有代者。
伟大的觉者释迦牟尼如是述说的本质。
“这世间,到底有没有至死不渝的。”我喃喃地说,像是在问秋桐,又像是在问自己。
说完,我看着秋桐。
秋桐静静地看着我,呼了
气,说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