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(5/12)
订婚,还没有再婚。长宁公主对姐夫早已芳心暗许,更不介意通房之好,但她姐夫觉得,毕竟妻子已经不在,和翁家算不上是一家了。
我思虑两给她回信:如今礼部宣抚司郎中多畏远行,而我新宋文华璀璨,上国诗词早为番邦贵胄竞相追捧。若能将王空同等
的新作烧制于越窑秘色瓷,或印于郝州龙凤团茶,外销海外,金银之利当倍于往昔。
此外,九华国的贾氏印书馆垄断新宋诗词出版一事,我一直觉得不妥,或许可以通过特定商路招标的方式,扶持几家新宋本国的商社、行会或商帮,以打垄断,促进本国商业发展。
长宁公主不久后回信,提到她与贵嫔慕容嫣一同阅了我的信,认为我的提议颇有见地,遂与皇后商议,最终以中侍省的名义下发懿旨,将此事由礼部详议。
信末提及昔年我曾救贵嫔幼弟于危厄,慕容氏铭感五内,想亲自见我一面,当面致谢。
她还写道,待圣上召见你之后,我也想见见你。
在青云门的孤霞渚中,文书院是最大的院子了。除了廷报,还有大量商使团搜集的各番国最新的邸报、朝报、小报、商讯和出版物,八间屋子堆得满满的,新来的七师叔孙金王负责带着两个察子进行整编分析和归档。我每隔两三天就来这里看一下。最近看得最多的便是九华国的资料。
除了我和皇城司一个叫陈白金的察子,文书院里每更新的廷报几乎无
翻阅,那陈白金是一个冷
,每隔一两天都会坐在那里默默看文书,他与我不同,从来不用笔记,应该是记忆力超群之
。
不过文书院中的书籍良莠不齐。完全不能和慕容嫣的私藏书相比。她父亲后来派
送来整整十六个大檀木箱,藏书琳琅满目,种类既全,品质也高,而且她做了大量的批注!
她的学识之,涉猎面之广,是我迄今为止还从未见过的,看问题也很有独到的见解:我随手抽出来的第一本书竟然一卷《水战新策》。打开之后,两粒
枯的茶花从泛黄纸页里跌落。书页边缘密密麻麻的蝇
小楷:“若以火油覆舟,须借东南风势,然江面风向诡谲,不如将火船分为三队……”
墨迹在在“三”字上洇出裂痕。
兵书里夹着市舶司的关税清单,农政论中压着南越国的海图,最底层的却是一大厚本《新宋民律》,早被朱砂批得面目全非。那慕容嫣在一片素绢上另誊新注:“礼数亦是囚笼,因而欢,各有所得。眷恋至致,是为忠贞。”
当我翻开《北疆边防考》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